第二十一章 集权(1 / 2)

 朱雄英叹了口气。

“孙子,这还不完美?到底有啥缺点,你倒是继续说啊!”

朱元璋见朱雄英突然叹气,不由得赶紧追问起来。

朱元璋本来就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听见朱雄英这么说,自然就忍不住了。

因此朱元璋当皇帝之后,指定的制度简直不要太多,上到军国大事,下到百姓吃喝拉撒,朱元璋那是大小都要一把抓。

本来听朱雄英说完之后,朱元璋觉得这个内阁制度堪称完美了,足以让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因此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回宫去制定了。

但却没料到,自己还没来得及回去,这孙子就说这个制度也不完美。

这怎么可以?

要是不完善好的话,朱元璋怕是连觉都睡不好了。

“用点子智慧,好好想想,这个内阁制度唯一的缺点,那就是极有可能,会变成另外一种相权。”

朱雄英一边看着三个小学生一样充满求知欲的人,一边缓缓说到。

“你确定吗?”

“你说啥?”

“你是认真的吗?”

三个人闻言,几乎异口同声的问到。

在他们眼里,内阁制度充其量也就是个幕僚罢了,不可能成为相权一般的存在。

“当然了!不是有可能,而是极有可能。”

朱雄英指了指墙上龙飞凤舞的内阁两个字,这才继续说了起来。

“表面上看起来,内阁的成员是没有权力的,但是却也分人。”

“如果皇帝足够强势而且足够勤劳的话,内阁的人自然只能当个小跟班,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工作了。”

“但万一皇帝是个玩忽职守,只知道吃喝玩乐,酒池肉林的主呢?那么权力就将完全落入内阁成员的手中。”

“这样的皇帝不要太多,但凡有那么一两个,那么朝中文武百官的心里,自然而然就会将内阁成员当成宰相一般的存在了,而首辅基本就等同于宰相了。”

“一旦到了那个地步,后面的皇帝要是想把权力再收回来,怕是就难于登天了。”

朱雄英一脸笑意,淡淡解释着。

实际上这个内阁制度,确实是大明发明的。

大明第三个皇帝,狠人朱棣成了永乐大帝之后,就有了内阁制度的雏形,直到万历年间,这内阁制度才算是逐渐完善并达到巅峰时期。

内阁首辅最出名的,也就是出门要坐三十二人抬着的大轿子的张居正了。

不过在狠人朱老四面前,这内阁确实就是个幕僚一般的机构,内阁成员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只要他开心,一天换一遍,都没人敢说啥。

朱老四甚至曾将一个内阁首辅直接都进冰天雪地里活活冻死。

解缙就是这个被活活冻死的离谱的倒霉鬼。

至少在朱老四的统治下,这内阁对于皇权是毫无威胁的。

可是自从朱老四归天之后,朱高炽成为新一代的大明皇帝,这种情况就不复存在了。

朱高炽的身子骨甚至比朱标还差,因此哪有朱老四那般生龙活虎,皇权很快就被内阁分散了。

到了大明朝的中后期,又出现了几个猛人。

比如徐阶,比如高拱,比如上面提到的要坐三十二个人抬着的轿子的张居正张大人。

这些人,那是一个比一个生猛。

就连智商超出人类平均线的嘉靖,都压制不了内阁了。

比如咱们张居正张大人,就曾当众说出了一句名言。

“吾非相,吾乃摄也!”

这种话,张大人要是敢在朱元璋或者朱老四面前说,估计坟头草都几米高了。

但也足见,那个时候,文官的权力已经在历史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了。

内阁首辅到了张居正那个时代,简直比宰相还要更像宰相。

“这......”

听见朱雄英的解释后,朱元璋也不由得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