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兰陵侯!”蓝衫儒服,腰缠玉带,脸角微显生硬丝毫冷峻神色,嘴角挂起一丝笑容,反倒一副温润和善模样。
就这一身装扮,便不似普通之人,卫宁看着这个中年男子对着自己行礼,一时有些慌乱,急忙扶住他拱起的双手,“先生不需如此!小子虽有名爵,但也是弱冠……却不知道先生所来何意?”
大将军何进。
卫宁来时想过杨家,想过袁家,偏偏就没有想到会是那个外戚之首,出身屠夫的何进……
“呵呵,在下虽幸蒙大将军信任,辟召为府中僚属,年过四十,但却不过一刀笔小吏,卫侯少年封侯,身份殊荣,这礼数,万万不可废却!”那中年文士微微一笑,还是躬身将礼行。
卫宁看了看旁边面无表情的老父,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处置,倒是那中年文士出声道,“在下此来,便是为了提大将军传书相召卫侯耳!”
“卫侯虽然年少,但在张角为祸之时,挺身而出,不让八尺男儿。奇计定山南,破贼于鼓掌之中,早让大将军赞叹不已。而我家那不成器的堂弟,也幸蒙卫侯照料,若非如此,又如何能够建此奇功?”见卫宁神色微变,那中年儒士淡然一笑不等卫宁出声,当即又看了看卫父高声道,“大将军早念公子大才,特托在下礼聘公子为府中长史!不知卫公与卫侯意下如何?”
汉代三公之位,多有开府辟召幕僚的传统。当代士子。为官朝堂大多有三种方法。
一为,地方保举,或为孝廉,或为茂才,得到这样地称号,一般可先为地方官员,有家世渊源者,攒下点政绩便可为郎官。跻身朝堂之上。
二为。宫廷郎官。这样的身份便是皇帝近侍,随奉上朝,学习政务处理,这多是帝室为培养自己下代继承人的班底的一种手段。同样,若非家世雄厚的子弟也无法得到这样的殊荣,比如袁绍,曹操。荀攸等人便曾经在宫中任过郎官。
三便是,为三公府中幕僚,后得提拔,自然便胜任了朝堂官吏。这却是近乎于门下学生的身份了,这也多是豪门望族,积攒人脉的手段。
但事实上,对于天下万千士子,比之地方保举孝廉茂才。后两者若非才学名声。家世渊源两者兼有者,几乎是根本无法入选。
在东汉末年,这些东西渐渐模糊不清。袁绍等家世深厚之人,几乎三样都给占全。而同时,在汉末这些本来是朝堂高官才有地开府权利,也渐渐地被下面之人明目张胆地采用,也渐渐被士族默认。地方刺史,郡守等人皆可辟召幕僚。
大将军之位,虽不在三公,但却等同三公,自然也有招聘幕僚的权利。一府长史,这职位只在本公之下,相当于参谋长,统帅司令部的位置,权柄不可谓不大。尤其……中年文士口中的府中长史,更是大将军的开府!若论起来,这不算官职的官职,品级也远远高出其他人太多!
不单单是卫宁,便是卫家老爹也不可思议的睁大了眼球。
卫宁未及冠几乎已经是天下共知地事情,偏偏是这样一个少年,不仅被灵帝圣旨钦封侯爵,如今,大将军居然还用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位置来辟召他这个黄口孺子。
“先……先生,这等玩笑,万万不可擅开啊!”卫宁看见自己老爹也不可思议的模样,当即长吁了口气,急声道。
那文士笑了笑,只盯着卫家两父子不发言语。
“唉!虚名累人啊!虚名累人啊!等等……?刚才他提到堂弟?堂弟?”卫宁心里大苦,蓦然想起了刚才他话中之语,这才惊愕的抬起头来,“先生……是杨氏子弟?”
“杨奉正是在下族弟!”中年儒士点了点头,含笑道。
既然牵扯到了杨奉,卫宁脑子当即冷静了下来,“那先生此行到底是为大将军而来,还是为杨将军而来!”
“两者皆有之!”让卫宁错愕的是,此人毫不掩饰自己的本意,大方的承认道,“我那堂弟在族中,才干不显,偏偏在遇见卫侯之后得建如此奇功!自然,卫侯才华,也是让我杨氏上下赞叹不已!”
“那这与大将军辟召我入长史何干?”卫宁想了想,又冷静的问道,似乎脑中已经有了一些若有若无地轮廓。
“奸宦相逼,地方豪强虎视眈眈,两相狼狈为奸,卫侯得蒙封侯,乃河东望族之后,该是明白这兰陵侯一爵分量才对!”那文士微微一笑,顾左右而言他,一语双关道,“卫侯少时便得如此勋荣,为何不再登高位?少年之时,正当扬名立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