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初二,大明围困阿尔萨拉城第五日,朱影龙在沈檄文,檄文如下: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辽东建酋,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有如大德废长立幼,以子弑母,以弟鸠兄,至于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仪者御世之大防,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于天下后世哉!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兹大明惶惶天朝,疆域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湖、湘、汉、丐,两淮、徐、,皆入版图,奄及南方,尽为我有。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酋,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犹深,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等其体之。
如蒙古、女真、藏、回、朝鲜等,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注:出自明太祖朱元璋的北伐檄文,长风厚颜拿来修改用了一下)
檄文一经公布天下,顿时引起四海震动。
这篇檄文虽然针对的是大清国,但檄文中却展露出大明地勃勃野心,却是将大明周边还没有完全纳入明朝统治的西藏、蒙古以及朝鲜都算了进去,这几处地方都不是由大明直接统治,而檄文中最后一句,明摆着是要将这些地方都纳入朝廷的官职之中。也就是说今后蒙古大草原、西藏高原以及朝鲜半岛都将要纳入大明的直接版图。若是不从,大明将会武力征讨。大清国就是一个榜样,皇太极太着急做皇帝了。正好给了大明一个攻伐的借口,一个月还不到。国家就差不多亡了一大半,大明不再是以前那个温和谦恭的大明了,露出的屠刀足以让心怀不轨的人惊惧不安起来。
首先感到威胁的是蒙古各部尤其是归顺了大清的蒙古部族,大明灭了女真本部之后,接下来就会对他们动手,当初征服他们地女真人的八旗兵都不是明军的对手,他们如何是明军的对手?
蒙古各部首当其冲的就是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有蒙古科尔沁十旗组成,盟长是巴达礼亲王,副盟长是札萨克多罗札萨克图郡王布达奇,眼下发出召集令,将各旗旗长召集到哲里木会盟,商议明清这一次战争之后他们的出路问题。
喇嘛什希镇国公、蒙衮固山贝子、忠亲王莽古思、贝勒寨桑、卓里克图亲王吴克善、察汗郡王、巴图鲁郡王额附满珠习礼、阿巴海博尔济吉特氏郡王额齐克诺颜和阿巴海博尔济吉特氏塔布囊博第塞楚虎尔等科尔沁部族首领都齐聚哲里木商讨科尔沁蒙古一族地未来。
出兵救大清,借他们一个胆子也未必敢做,科尔沁部总共能战之兵加起来也不足五万,虽然在蒙古各部中属于实力比较强大地一部,但若是与强大明朝比起来,那根本不够人家一碰的,虽然科尔沁部各旗都与大清关系密切,但到了生死存亡地关头,也只能各顾各的。
哲里木盟分成了三派意见,一派自然是暂时与明朝修好,不参与明清战争,保持中立,这部分人与大清联姻不是很频密,而且影响力也不大,因此保存自己为第一要务,这是中立派,声音最大地是忠亲王莽古思这一派,这一派在科尔沁部落中算是实力最强的,他们人多势众,倾向于救援大清,大清若是倒下了,与爱新觉罗家族关系密切地他们将会遭到最严重的打击,唇亡齿寒,这些他们还是明白的,因此他们要求联合喀喇沁部以及敖汉、奈曼几部组成联军驰援郝图萨拉城,救出皇太极,但是还有第三派意见,那就是主张与西面地察哈尔部靠拢阿巴海博尔济吉特氏郡王额齐克诺颜和阿巴海博尔济吉特氏塔布囊博第塞楚虎尔各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察哈尔蒙古部林丹汗,林丹汗这几年在明朝的帮助下稍稍缓过气来,实力稍有增长,毕竟老底子在,实力在蒙古诸部中也是顶尖的,还有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帮衬着,实力不容小视,大明不会攻击察哈尔蒙古,至少现在不会,如果向其靠拢的话,说不定会躲过这一劫!
意见分成了三种,人人都想着死道友不死贫道,分歧太大了,中立吧,历来中立者都是先行死亡者,这是一种愚蠢的做法,反抗吧,失败的下场就是粉身碎骨,大家虽然不惧生死,但这根本没有胜算的仗,笨蛋也不会打,明军军纪甚言,虽然杀戮不假,但只要不反抗,明军也不会屠杀无辜,直接归顺大明吧,几百年的世仇,岂是能说放下就放下的。
就在大家吵吵闹闹,谁也不敢向前走出一步的时候,哲哲带着海兰珠和大玉儿以及随行护卫的一千大明皇家特战旅官兵进入了哲里木的范围。
哲哲的突然回归令哲里木盟霎时炸开了窝,但是海兰珠和大玉儿一路上则一直隐身,因此巴达礼亲王等人只是知道哲哲是被一千明军护送回来的,显然是带着某种目的。
有人主张按兵不动。先探一探明军前来地目的,有人主张出兵将哲哲从这一千押送明军手上将哲哲救出,有人则主张前往迎接,毕竟不管是哲哲以前的身份还是明军阶下囚的身份,他们这些人都是不能得罪的。
哲哲非常想了解朱影龙的底细,唯一的突破口就只有在两个亲侄女身上,照理说亲疏有别,海兰珠和大玉儿不应该会对她这个姑姑隐瞒什么的,但是哲哲费劲了脑汁还是没能从海兰珠和大玉儿嘴中套出一点有用的信息来,退而求其次。哲哲盯上了这一次陪同她会科尔沁的大明特使熊汝霖,虽然熊汝霖对哲哲来并不陌生,但他是
臣,哲哲一般是接触不到想熊汝霖这样地人的,因此但也只能算是见过几次面而已。甚至一次交谈的机会都没有。熊汝霖身为驻大清国的公使,外交辞令使用起来那自然是密不透风。哲哲想要在短时间内攻克这座堡垒恐怕比从一对亲侄女身上花功夫还要困难些,因此。不得不放弃一切努力,顺其自然了。
一干羊毛织成的大旗下稀稀疏疏的站着几个人。身后仅仅只有百余人地随从,站在最前面地是一个已经花白头发,身材壮实魁梧的蒙古族汉子。他就是哲哲地父亲,被皇太极敕封为忠亲王的莽古思,科尔沁左翼中旗地旗主。
“阿玛……”哲哲悲呼一声,从马上跳了下来,冲着莽古思奔了过去。
熊汝霖连忙给颜佩伟一个颜色,示意他派人阻拦,颜佩伟却冲他摇了摇头,他身后有以前多人,方圆数十里之外除了对面的一百来号人之外,并无其他人在,因此用不着怕哲哲会被对方救走,一千多特战旅官兵打不过对方一百多号人,岂不是令人耻笑,因此没有必要如此紧张!
“孩子,你受苦了。”莽古思忍不住滴下两滴老泪,迎了上去,关切地将哲哲接住。
熊汝霖和颜佩伟一起下马走了过来,莽古思身后寨桑、吴克善等人也纷纷走上前来,眼神都十分戒备的看着他们二人。
“莽古思王爷,咱们应该不算陌生吧。”这几年熊汝霖算是锻炼出来了,虽然比起黄鼎臣来说,没有他的深沉地城府和心机,但其温和的外交作风确实是令人有一股子如沐春风的感觉,令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尤其是那真诚的微笑更能让人不自觉的放下心中的戒心,这种本事可是天生的,有些人想学都是学不来的,天生的谈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