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乐队遭遇了程宫的背叛,又因大吉他提前拆除,不得不暂时解散,但很快,陈宫这个金钱至上的经纪人神奇地来了个一百八十度性情大变,重新做回好人,于是乐队也又跟着神奇地站起来了。
整场电影最大的冲突和仅次于大结局的高朝,很难想象居然是一场跟音乐完全无关的街头混战,这也是喷薄而出前最后的摩擦。
最后,乐队在倒塌的大吉他前,演唱了那首《都选C》,并且神奇地来了个春晚大合唱版本的《不再犹豫》,完成了集安市最后的摇滚狂欢。
这部电影怎么说呢?
苏乙觉得倒是算得上是部成功的热血和情怀电影,就是一个不那么摇滚的导演,打着摇滚的旗号,讲了一个并不摇滚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主角胡亮从动机上,就没能说服苏乙,后面发生的一切也自然很难引起苏乙的共鸣。
哦,在大吉他前办个演唱会,让市政府觉得集安的摇滚没有死,别人就不拆大吉他了?别人就不搞房地产了?
一个声称热爱摇滚,视摇滚为生命的人,散尽家财组乐队、办演出、保卫大吉他,但洗澡时唱刘欢,CD机里放“nononononno”的迪厅歌曲,只写出了《塑料袋》两句歌词?
一个视摇滚为生命的人,把最牛逼的吉他比作“吉他中的柳岩”?
明明自己就认识一个又一个深藏不露的摇滚高手,为什么还要倾家荡产地找来程宫这么个金钱至上的经纪人?六十万眼都不眨就往里扔?就是因为程宫曾经带火了破吉他乐队?
苏乙感觉导演明着在贩卖情怀,实际上是在黑摇滚。
难道玩摇滚的都像胡亮这么没脑子还不学无术,论优点就占了个一提起来就人人都咂吧嘴的“淳朴”和轴?
作为摇滚精神导师出现的破吉他乐队,找来了东北F4耍宝也就不说了,关键是这四个人在舞台上穿铆钉皮夹克,嘶吼,甩着迪克牛仔式长发,反复唱着“金钱、女人、心爱、是不可抗拒的”……
他们的形象、所作所为和生存状态,完美契合了大众对摇滚乐手刻板偏见的印象。
这真的是摇滚吗?
最讽刺的是,一群喊着摇滚不死的人,愿意用生命去捍卫摇滚的人,最终唱出了一首前奏和主歌部分伴奏来自涅槃的《comeasyouare》,副歌部分伴奏来自枪花的《SweetChildO‘Mine》,间奏和尾奏来自林肯公园的《papercut》的《都选C》。
这是“致敬”?
也是告诉大家——摇滚真的死了?
最后导演把摇滚和梦想烩成一锅粥,先干为敬。
就像是酒桌上劝酒的人所做的那样:“都在酒里,我干了,你们够不够意思,喝不喝,看着办。”
其实摇滚不是梦想,摇滚是一种态度。
摇滚可以不愤怒,不批判,不叛逆,甚至不自我,但一定要真诚。
当然,整部电影,也不是没有摇滚。
范老师割了双眼皮,拿一仓库秋裤抵投资,就很摇滚。
超市老板老孙头,不惜成本投资乐队,拜炸药为师学架子鼓,也很摇滚。
胡亮虽然脑子不好,但他做事和做人的态度,十分摇滚。
丁建国的率真,杨双树的执念也算摇滚。
就是电影最后在大吉他雕塑遗址开发出一个大吉他形状的房地产项目,更像是对摇滚最恶毒的讽刺。